“早就听说赵国能人异士极多,鄙人不才,特来讨教一二。”
这年轻人说话的口音有楚国口音,似乎是位楚地来的才子。
田秀双手背于身后,慢悠悠走近那狂生。“阁下既来讨教,不知以何为题?”
那狂生见田秀气质不凡,料想也是个有学识之人,当下展开手中折扇,笑道:“就以这赵国风土人情作诗一。”
他本来想让田秀做辞,不过这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辞,反而是诗这种东西刚刚流行起来会的人不多。
这狂士却想不到,他自作聪明刚好蹄到了铁板上。
田秀微微一笑,略作思考便吟道:“赵土千里沃野长,民俗质朴韵悠长。山河锦绣添佳景,处处升平岁月香。”
众人听闻皆赞好诗。
狂生脸色一变,忙又道:“这太过简单,不如以治国之道为题。”
田秀目光深邃起来,“治国犹如驭马缰,民心向背定兴亡。贤才广纳根基固,律法严明国运昌。”
狂生额头冒出冷汗,他原以为能难住此人,却不想连连受挫。但仍嘴硬道:“阁下不过侥幸,再以这世间情义论之。”
田秀朗声道:“世间情义重千金,兄弟齐心力断金。挚友相知同患难,夫妻恩爱共琴音。”
狂生自觉丢了颜面,收起折扇灰溜溜的离开了。
田秀转身欲回雅间,却听得人群中有一人低声赞叹:“公之大才,真乃罕见。”
田秀循声望去,只见是一位年轻人,虽衣着朴素,但气度不凡。
“多谢公子夸赞,敢问公子尊姓大名?”
田秀上前拱手行礼。
年轻人微笑着回应:“小子姓唐,名秉,字宣明,魏国商丘人,今日得见公子大才,实是有幸。”
田秀一惊,唐秉?
这位可是名士,始皇帝的七十二博士之一,他在未来还会有三个好朋友,四人被并称为商山四皓。
“原来是唐宣明当面,失敬失敬。”
田秀恭敬的抱拳行礼,这些名士心高气傲,想招募人家就得放下身段。
唐秉摆摆手:“明公不必多礼,方才观明公诗中之治国理政之念,颇有独到之处,然治世之道,并非仅有律法与贤才。”
田秀虚心求教:“愿闻其详。”
唐秉缓缓道:“无为而治,顺应自然,民自化育,国亦安宁。”
田秀沉思片刻,似有所悟。
此时,雅间中的韩乐和上官文君不见田秀归来,有些担忧,便下来寻找。看到田秀正与一年轻人交谈,很是惊讶。
什么人能得田秀如此看重与他攀谈良久?
二女就站在楼梯口,静静的看着他们。
田秀告别了唐秉,返回雅间继续用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