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世铭听了属下禀报,神情难看起来。
薛怀礼作为淮安知府,知道贪腐事件的全貌,是安控司调查的主要突破口。
拿下此人,安控司自有手段,让其交代清楚。
可现在薛怀礼却不见了。
袁世铭神情难看起来,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,知道应该是走漏了风声。
文官集团和民间,对于安控司这样的特务机构,并没有一个好的印象。
在文人士大夫掌握民间舆论的情况下,安控司在百姓心中,早已与前朝的东厂、西厂、锦衣卫等同,认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迫害忠良。
安控司在朝野有了这个刻板印象,那么皇帝想要重用安控司,就得考虑舆论的压力。
毕竟如果安控司存在的意义是迫害忠良,那么皇帝重用安控司,不就是昏君么?
制造这种舆论,可以说不分派系,算是文官集团的共识,甚至连军方也乐于见到。
因为安控司乃是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,专司监察文武百官,而又有哪个官员愿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监视呢?
这次高欢启用安控司,也是顶着压力的。
因为整个文官系统,都不希望安空司出头,想要像崇祯朝废除厂卫限制锦衣卫一样,将安控司这样的特务机构,压制到对他们没有威胁的地步。
高欢让安控司参与调查,而不是将案件全权委托给朝廷三司,文官们其实是颇有微词的。
只是,举报先到督察院,但督察院没有反应,才给了高欢启用安控司的借口。
这次安控司参与调查,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。
若是安控司兴师动众,却查不出一个所以然,必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大肆攻击。
届时即便是皇帝,也不能完全无视文官集团的态度。
现在袁世铭甩开督察院,先一步跑来淮安,可案子的关键人物,薛怀礼却不见了,无疑是出师不利。
一时间袁世铭内心焦躁起来,“立刻派人追查,薛怀礼的去向!”
副手李文远抱拳行礼,“喏!”
“等等!”
袁世铭叫住转身欲走的李文远,想了想,又下令道:“薛怀礼跑了,其他人不能再出问题,你亲自去办,将其他涉案之人,全部控制起来!”
“司正!如此动静是否大了些,一下抓捕这么多官员,淮安府的运转,迫是会陷入瘫痪!”
李文远有些担心道。
袁世铭咬牙道:“管不了那么多,对方已经出手,不能再让其他涉案人出问题了!”
李文远闻言,只能抱拳,“行,属下这就去办!”
袁世铭这一声令下,平静的淮安官场,便似热油进了水般,瞬间沸腾起来。
黄正谊突然得知消息,匆匆赶来淮安,送了薛怀礼。
不过黄公子与人交易,以他的身份,他在地方上只需与薛怀礼接触即可,而薛怀礼吩咐什么去办,黄正谊是没有兴趣关注的。
这也就导致了,黄正谊并不清楚,淮安府还有没有人,他与薛怀礼官商勾结之事。